由于古代都把龙凤龟麟当成,西狩获麟,也就成了文人笔下的重要内容。晋征南大将军兼史学家杜预撰写的<春秋左传·集解>一书云:麟者,仁宠也,圣王之嘉瑞也。唐代大文学家韩愈<获麟解>(注释)云:麟一角而载肉,设武备而不为害。游必泽土,祥而后处,不履生虫,不践生草,有出,与凤龟龙谓之四灵。由于麒麟为四灵之一,一些史书故事如<麟经>、<麒麟书>、<金壁故事>、宋程俱的<麟台故事>、清李玉的<麒麟阁>等,均以麒麟为书名或内容。再如古代帝王的年号或者古建筑、古地名,也往往以麟字作为祥瑞的代号,汉高祖刘邦称未央宫为记麒麟殿,办公室 铜麒麟,汉宣帝必称为麒麟阁。唐高祖武德四年,取西狩获麟意,于巨野置麟州。唐高宗称年号为麟德,武后则天书省为麟台。唐德宗大历四年,在麒麟台立麟台碑。后金皇统七年,取麒麟祥瑞意,青海铜麒麟,在巨野县山口镇(今嘉祥县大山头一带)增设嘉祥县。元世祖至元十六年,以麟为祥瑞,在巨野县治北建麟凤亭;元文宗至顺二年,巨野县主簿樊逊,重修麟凤亭。明代,铜麒麟的摆放,巨野知县方时化,在麒麟台建瑞麟寺。瑞麟寺建造宏伟,规模壮观,据当地传说,当时整个寺院占地百余亩,有僧侣百余人,佃户数十家。
人们为纪念西狩获麟,在埋葬麒麟的地方建筑了麒麟台,又名获麟台,古称获麟古冢。
该建筑地处巨野城东七公里--今麒麟镇陈胡庄以东、后冯桥以北大洼内,为县级名胜古迹重点保护单位。此台为鲁哀公西狩获麟处,东西长73米,南北宽52米,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。这里原有唐代石碑数座,由于年湮日久,已遭毁坏。明嘉靖十四年,济宁州通判张九胥重修麒麟碑一座,立于曹济公路旁,纯铜麒麟,碑上刻的冢字及年代署名至今尚存。西狩获麟,一些州、县、乡、村地名如唐代的麟州,巨野以东的嘉祥县,巨野城东的获麟保(乡)、获麟集等,都以此命名。麒麟降世,无人识晓,却被怪而杀之。孔子痛惜不已,联想到自己一生怀才不遇,触景生悲,为麒麟写下了挽歌:唐虞世兮麟凤游,今非其时来何求,麟兮麟兮我心忧。自此绝笔,不再著书。麒麟冢也正因的文化内涵成为一方名胜,历代文人骚客临其境觅圣迹,或讴歌,或慨叹,发思古之幽情,咏不朽之佳句。唐代学者韦表微曾作麟台碑铭:李白、辛弃疾以及明朝王穉登、孙宜等诗人均为麒麟台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。唐武德四年,据西狩获麟之故,巨野一度改名麟州。
麒麟(qí lín):传统瑞兽,性情温和,传说能活两千年。古人认为,麒麟出没处,必有祥瑞。有时用来比喻才能杰出、德才兼备的人。 [1] <礼记·礼运第九>:“麟、凤、龟、龙,谓之四灵”,可见麒麟---起码与龙同等,并不低于龙。但麒麟又是应龙的孙辈,<淮南子·地形训>:“毛犊生应龙,应龙生建马,建马生麒麟,麒麟生庶兽,凡毛者,生于庶兽。”[2] 麒麟也有中土之兽的说法但与被<淮南子>、<灵宪>等诸多古籍认为居中主土的黄龙相比,麒麟只有 <易冒>一书将其与青龙等四灵相提并论。
青海铜麒麟-铜麒麟的摆放-鼎泰雕塑(商家)由河北鼎泰雕塑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提供。河北鼎泰雕塑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为客户提供“铜雕,城市铜雕,人物铜雕,动物铜雕等”等业务,公司拥有“鼎泰雕塑”等品牌,---于铜雕等行业。,在唐县田家庄工业区的名声---。欢迎来电垂询,联系人:邸经理。同时本公司还是从事大型铜钟,铜钟铸造厂,铜钟厂家的厂家,欢迎来电咨询。
联系我们时请一定说明是在100招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,谢谢!
本文链接:https://tztz100000260014.zhaoshang100.com/zhaoshang/264862167.html
关键词: